北京看青春痘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2/8582703.html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鸭、鹅、火鸡以及其他的家禽和野生禽类引起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也被称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败血症、新鸭病、鸭疫综合征等。

一浆膜炎的前世今生

年,由Riemer在鹅上首次分离,当时该病被称为鹅渗出性败血症。年,Hilbert和Hendrickson在美国纽约长岛地区的鸭场发现该病,成功分离到细菌,命名为鸭疫斐佛氏菌,随后其他州也陆续有鸭感染的报道。因为是在鸭首次发现该病,因此当时该病被称为“新鸭病”

Fabricant和Bruner于年将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布氏杆菌、巴氏杆菌、默拉克氏菌等细菌进行生物学特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鸭疫里默氏杆菌和默拉克氏菌在生物学特性方面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将鸭疫里默氏杆菌划入默拉氏菌属,随之鸭疫里默氏杆菌被命名为鸭疫默拉氏菌(Moraxellaantipestifer),但细菌的染色特性及形态特征,鸭疫里默氏杆菌与巴氏杆菌又存在很多相似之处,鸭疫里默氏杆菌又被划分到巴氏杆菌属,随之鸭疫里默氏杆菌被命名鸭疫巴氏杆菌。

Fabricant和Bruner于年将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布氏杆菌、巴氏杆菌、默拉克氏菌等细菌进行生物学特性比较试验,命名为鸭疫默拉氏菌。因其与巴氏杆菌又存在很多相似之处,被命名为鸭疫巴氏杆菌。

之后,Bangun和Piechulla进行一系列试验,正式命名为鸭疫里默氏杆菌。

目前,英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韩国、泰国等地相继都有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相关报道。年,我国广州首次由邝荣禄等报道鸭传染性浆膜炎,之后郭玉璞在北京于年报道了鸭传染性浆膜炎,同时对血清型进行了鉴定,结果为血清1型。随后郭予强()、高福()、林业杰()、张大丙()、程安春()、罗东生()、钱忠明()、陈兴生()、()分别在广东、上海、福建、北京、四川、湖南、江苏、海南、山东等地区相继报道了鸭传染性浆膜炎。目前,鸭疫里默氏杆菌已经呈全球流行的趋势,对世界各国养鸭业均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二病原学

鸭疫里默氏杆菌革兰染色为阴性,形态为短小杆菌,通常情况下菌体单个存在,偶尔成对排列,大小为0.3~0.5μm×0.7~6.5μm,细菌外层有荚膜,不形成芽孢。

培养所需营养条件较高,在麦康凯培养基和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均不生长。适宜其生长的液体培养基有胰酶大豆肉汤、马丁肉汤、胰酪胨大豆酵母浸膏肉汤;适宜鸭疫里默氏杆菌生长的固体培养基有含血清的马丁肉汤琼脂平板、TSA平板、鲜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等。将适量的新生牛血清添加到培养基中,有利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生长,同时鸭疫里默氏杆菌在含有5%~10%CO2的环境中生长更旺盛。

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血清型较多,国内外目前对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型分型的方法大多采用琼扩试验和平板凝集试验。不同国家和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流行菌株的血清型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表明,即使同一地区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流行菌株血清型也会发生改变,同时还会存在多个血清型混合感染的情况。目前,鸭疫里默氏杆菌国际上有21个血清型,国内有25个血清型,流行血清型日益复杂,给鸭疫里默氏杆菌防治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a.com/xebxz/7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