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例靠人工心肺获救治的脓毒败血症新生
9月16日上海医院16日披露,一名出生第一天发生严重新生儿脓毒败血症的女婴,经医院多学科协作,应用体外生命支持技术、连续血液净化技术进行抢救后,顺利康复出院。 据悉,该名女婴于年8月9日出生,生后8小时发现患儿青紫,初步抢救后于当天转至医院。经过积极而充分的准备之后,医院NICU治疗团队于患儿出生后22小时开始进行体外生命支持ELS/ECMO技术治疗,后联合使用血液净化技术(CRRT)进行同步治疗。 她成为国内首例靠人工心肺(ECMO)获得成功救治的脓毒败血症新生儿。 经过36天,包括ECMO治疗11天的治疗,该名女婴疾病治愈,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精神反应好,奶量达到每次90ml,体重增长满意,现在体重3.78公斤(出生体重3.18公斤)。各项神经系统检查指标包括头颅MRI、脑电图、听觉、视觉功能检查均正常。今后,专业人员将对婴儿的生长发育进行长期随访。 医院方面介绍,新生儿脓毒败血症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且病情重,进展快,出生后3天内起病的早发型感染常以呼吸困难表现,不易与其他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进行鉴别,应引起高度重视;出生3天后发生的感染常表现吃奶少、反应差、发热或体温不升等。新生儿由于免疫功能发育未成熟,是发生感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早发型感染可因母亲发生感染、胎膜早破时间长、或产道有特殊细菌(如B族链球菌,GBS)定植引起,细菌通常来自母亲泌尿生殖道。此外如果分娩环境不清洁,或分娩时消毒不严也可引起感染发生。出生后皮肤感染、脐部感染等均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 据悉,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占活产婴儿的1‰-8‰,但早产儿发生率明显增高。死亡率可因感染的细菌菌株不同及胎龄不同而有差异,如GBS感染死亡率可高达50%。一般预防措施包括正规产前保健,预防母亲感染的措施,出生后皮肤感染预防措施。针对GBS感染,国外发达国家孕35-37周对母亲进行筛查,阳性母亲使用青霉素预防可明显降低新生儿GBS感染发生率,国内目前已在进行相关研究及初步的临床应用,在不久的将来产科将制定相关的筛查预防措施以指导临床正确合理应用。 医院方面告诉记者,本例患儿救治成功标志着复旦大学医院在联合应用尖端技术救治危重新生儿的领域取得突破。据介绍,无乳链球菌(GBS)引起的新生儿早发型感染危害大,该细菌毒力强,引起全身脓毒败血症死亡率极高。GBS感染是有敏感抗生素可以治愈的疾病,但某些毒力很强的细菌导致全身感染可很快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既往所发现的病例因缺乏尖端的医疗技术手段,严重感染最终均导致患儿死亡。 来源:早产儿联盟及医学美图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a.com/bxz/1075.html
- 上一篇文章: CyonTherapeutics与诺华达
- 下一篇文章: 吓蒙了治愈败血症配合美罗真菌多糖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