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知识春季鲫鱼败血症高发,用药须谨
细菌性败血症是鲫鱼养殖中的主要问题之一,近期温度回升较快,各地鲫鱼养殖池塘已陆续出现发病死亡的情况,范围广,危害大,且病程长,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所以,在平时养殖过程中尽量做好防控工作,防患于未然,避免对养殖造成严重影响。 下面总结一些 鲫鱼春季败血症的流行情况 及处理时的注意事项 供大家参考 症状及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是由气单胞菌属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有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等。病鱼主要表现为活力弱,厌食,病鱼体表出血,鳞片脱落,嘴部、眼部、鳃盖、腹部、鱼鳍基部等部位出血发红,突眼,烂鳃,肛门红肿,解剖内脏可见充血、出血,肠道发红。有的病鱼体表溃烂。 越冬时发病较少,开春水温回升后发病逐渐增多,水温10-30℃均有可能发病,以鱼种为主,规格在0.5斤/尾以上,多数鱼怀卵待产,每天死亡几十尾至几千尾不等。一般越冬期管理疏忽的池塘易发病,如改底频率少、饵料投喂不当等,或者拉网前后未进行正确操作,如拉网前未进行改底、调水或拉网后未及时消毒等。且今年温度回升较快,易造成池塘出现返底、水变等问题,加快致病菌的生长繁殖,进而引起发病。 体表出血 内脏充血、出血 处理及注意事项 处理时,一般主要以“内服+消毒”的方法处理,但仍需结合水质、天气、死亡量等情况具体分析判断,采取相应的最优治疗措施,对症下药,保证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a.com/bxz/10831.html
- 上一篇文章: 九种常见传染性猪病的鉴别及诊断方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