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的新和谐与新矛盾
家有小女两岁四个月,身体一直倍棒,这个月人生第一次住院。 住院的起因是反复发烧,在家吃了退烧药不灵,医院急诊,医生说感染严重,疑似脓毒血症或败血症,必须住院。 医生说的比较严重,事不宜迟,马上入住该院的急诊综合科。 经过两天的抗生素治疗,女儿明显退烧。我向主管医生询问女儿是什么病症,主管医生没有明确回答,只是列出了四五种病症的可能。 到了第三天,或许是抗生素药物反应,女儿开始呕吐。又过了两天,呕吐没有了,改成了拉稀。再过两天,拉稀的现象好转,开始起疹子了。 总之女儿的烧退了,但是各种小状况不断。 尽管有小状况,我想一个发烧感染应该不用折腾多久,如果没有大问题就出院。住院第五天,女儿的尿常规化验结果总体良好,只有一项指标稍稍偏高,我们咨询主管医生是否可以出院。 主管医生没有明确回答,他只把这项指标偏高带来的所有“可能性”影响告诉我们,出院与否,由家长自行决定。 听主管医生这么一说,我和妻子有些担心,决定继续住院治疗。 起疹子是第五天之后的事情,看到女儿满身的疹子,再加上尿常规后续的化验结果一次比一次差,一家人开始慌了,怎么继续治疗是这个结果?是不是女儿的病情加重? 这个时候我向主管医生提出:女儿尿常规指标变差,是否转到肾脏、泌尿相关的科室治疗?医院的服务和效率还不错,主管医生很快请来肾科医生前来会诊。 会诊之后,我再次向主管医生咨询转科事宜。主管医生耐心向我解释在综合科和肾科治疗的大致方案,同时告知我转科的流程。但是关键的问题“是否需要转科”,医生没有给出明确答案,甚至没有给个基本的建议,由家长自行决定。 如果我自己能决定“是否需要转科”,我还需要请教医生干嘛?如果我在家能治好女儿的病,医院? 不知道主管医生对于转科这个问题是真的超出其专业范围,出于严谨不便给出建议,还是出于自我保护的考量。作为无助的家长,在这个时候多么期盼医生给出更加优化的治疗方案,哪怕只是一个建议。 可是面对家长的咨询,医院这个医生的回答总是天衣无缝。 不仅如此,医生的态度也很好,回答也很耐心。在这里,医患关系总是那么和谐,但是听完医生一大堆解读之后,我似乎更加一头雾水。 事后,我通过私人关系找到科室主任,科室主任的回答和主管医生惊人相似,只是科室主任的回答更专业,事后主任还补充一句:如果你们考虑转科治疗,我们会全力配合。 主任的言下之意似乎也很明确:转不转科,你们自行决定。 我怀疑在面对家属咨询方面,医院是不是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话术,这套话术既天衣无缝,又能自我保护。毕竟面对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家长普遍看得重,万一说错了,家长岂不闹翻天? 换位思考,站在医生的角度来说,其实我完全能够理解他们,医生也需要自我保护,在医患关系矛盾突出的今天,这样的话术或许能换来矛盾背后的一点和谐。 和谐!和谐? 女儿已经住院第十天,在一番沟通、权衡之后,我自己做出决定:暂不转科,如果在这里继续治疗不理想,那就先出院,或者转院治疗。 第十天深夜,女儿肚子不舒服,哭闹得厉害,我和妻子抱着孩子咨询值班医生,医生判断“可能”是疹子引起的体内过敏反应。 妻子问:确定是体内的过敏反应吗? 值班医生说:最好做个大便化验。然后她又罗列了几种可能的化验结果,问我要不要开大便化验单。 这里的医生态度真心不错,永远有求必应,永远可以给你开单化验,永远尊重家属的决定…… 此时已是凌晨,那一晚我夜不能寐,几经思考之后,我下定决心让女儿先出院。 第二天上午,没有再做任何化验,女儿的疹子还没有消退,我们办理出院手续,医院开的药回家了。 女儿因发烧住院十天,期间呕吐、拉稀、起疹子,足足瘦了两三斤。回家之后继续服药,两天之后疹子消退,精神状态好多了。 说句真心话,即使女儿回来之后病情反复或者加剧,我也不会找医院任何麻烦。女儿再有状况,我唯一医院。 原创杂文集《小谭大话》以千字短文启迪公民思想。 《小谭大话》作者谭西林现为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记者,长沙市作家协会会员。 欢迎搜索“小谭大话”添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a.com/bxz/7910.html
- 上一篇文章: 收藏执业医师历年技能考官手册问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