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剑峰教授复发难治浆细胞肿瘤CART细
淋巴细胞疾病是目前国内外血液学界发展最蓬勃的领域之一,近年来从疾病的发病机制到靶向、免疫治疗等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了促进国内及国际间同行的交流,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淋巴细胞疾病学术大会暨国际淋巴瘤最新进展研讨会于年4月16-18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的周剑峰教授介绍了复发/难治浆细胞肿瘤的CAR-T细胞治疗进展,医脉通将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目前为止,浆细胞疾病尚不能治愈,每经历一次复发,恶性浆细胞都会发生克隆性演变获得新突变,最后出现的高危克隆对标准治疗产生耐药。对现有疗法耐药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仅为5.6-11.2个月,这类患者的医疗需求亟需解决。周剑峰教授表示细胞免疫治疗为目前较为有前景的方向。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是近十年来较具创新性和发展前景的抗肿瘤治疗手段,毫无疑问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周剑峰教授在本次会议中主要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在CAR-T治疗方面的临床进展和经验。 靶向BCMACAR-T细胞治疗的进展 B细胞成熟抗原(BCMA)为浆细胞肿瘤CAR-T治疗的理想靶点,靶向BCMA的CAR-T药物idecabtagenevicleucel(ide-cel,即bb)在复发/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展现出较好的疗效。周剑峰教授团队对30例浆细胞肿瘤患者进行靶向BCMACAR-T细胞治疗的研究结果较为惊人,总体缓解率(ORR)为90%,完全缓解(CR)率为43.3%;最常见的不良事件(AE)为血液学毒性;1-2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率为80%;仅1例患者发生1级中枢系统毒性。此外,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和浆细胞白血病伴广泛髓外浸润的患者仍可从ide-cel治疗中获益。 虽然CAR-T细胞治疗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疗效,但无论国内外的会议报告还是正式发表的文章都提及CAR-T治疗后仍存在高复发的问题。鼠源性单链抗体是导致CAR-T细胞治疗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全人源CAR-T细胞则有望在患者体内长期存在,极大程度上减少疾病复发。周剑峰教团队对全人源CAR-T细胞疗法CTA治疗复发/难治性M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在疗效评估方面,18例患者的最佳ORR为%,CR/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为72.2%。回输后1个月,可以评估微小残留病(MRD)的17例患者均达到了阴性(10-4FCM)。其中有9例患者采用了二代测序(NGS)检测MRD(10-6),有4例患者均达到了阴性。4例经过异源CAR-T治疗后复发的患者,3例达到CR/sCR,1例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到目前为止1例患者的sCR状态已经超过2年多。在安全性方面,18例入组患者均未观察到中枢神经毒性;17例患者出现CRS,大多数为1-2级(70.6%,12/17)。周剑峰教授表示,全人源抗BCMA的CAR-T尚有很多可以挖掘、研究之处。目前注册II期研究正在持续招募中。 CAR-T治疗后感染管理经验总结及进展 目前,CAR-T细胞后的CRS依旧是影响整体治疗效果的一大阻碍,严重CRS会影响患者预后。患者免疫缺陷状态下CRS导致发热难以和感染性疾病发热互相鉴别。mNGS技术是当前诊断血液科患者感染性疾病致病原的利器,具有有效、广谱、无偏移等诸多优势。此外,周剑峰教授根据经验强调,当首次CRS得到控制后,再次出现IL-6水平增高,绝大部分病例为败血症,需要进行积极抗感染处理。 另外,CAR-T细胞治疗相关的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是CAR-T细胞治疗中不可忽视的感染类型,临床表现包括发热伴或不伴神经系统症状,因出现时间和特点与CRS相似,极易漏诊和误诊。周剑峰教授表示,针对这类人群,NGS的早期送检是发现该合并症的重要手段,尽早多联抗病毒治疗可能是阻遏疾病进展为脑炎而致死的有效手段之一。周剑峰教授团队根据既往经验对于这类问题正在进行归纳总结,期待有助于临床判断。 最后,周剑峰教授总结道,未来,相信CAR-T细胞治疗的应用大有所为,扩大应用范围和应用人群,将会造福更多患者人群。 周剑峰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血液科主任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医院肿瘤生物医学中心”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委员,试验诊断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基因治疗协会委员 中国实验血液学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终审评委 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临床血液学杂志、白血病·淋巴瘤、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等学术杂志编委 戳”阅读原文“,我们一起进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a.com/bxz/8102.html
- 上一篇文章: 破壁灵芝孢子粉和脾脏疾病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