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案例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A)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8周龄的雏鸭、鹅等水禽经呼吸道和皮肤伤口途径易感,感染后主要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主要临床病变特征为气囊炎、肝周炎和纤维素性心包炎(俗称“三炎”);并伴有干酪性输卵管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等。 养鸭地区均有广泛流行,是严重危害鸭群健康最常见的传染性病原菌之一。由于该病造成雏鸭出现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这给养鸭业造成的经济利益损失巨大。因此,本文以案例进行说明。 案例1.肉鸭养殖户孙某,上苗后第20天出现伤亡,解剖后有脾坏死症状,但未引起养殖户重视,22日龄伤亡开始增加,养殖户投药进行治疗,治疗3天,伤亡基本停止,停药后第二天伤亡再次增加。 2.肉鸭养殖户刘某,上苗只,上苗后18日龄,出现伤亡,日伤亡40余只。 一、临床症状 表现为倦怠,缩颈,不食或少食,眼、鼻有分泌物,腹泻,排淡绿色粪便,不愿走动或行动跟不上群,运动失调。濒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头颈震颤,角弓反张,尾部轻轻摇摆,不久抽搐而死。 二、解剖症状 最明显的大体病变是浆膜表面的纤维素性渗出,以心包、肝脏表面和气囊最为明显,脾脏肿大,呈斑驳状。 图1心、肝、脾及腹气囊纤维素性渗出 三、确诊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可初步确定这2户所养的肉鸭感染了鸭疫里默氏杆菌。 四、治疗 治疗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药物很多,为得出最敏感的药物,采用药敏实验方法,对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筛选。 这两例治疗4日后伤亡明显减少,采食逐渐恢复。 五、小结-防控 1.当发生细菌病感染时,有条件的应采取实验室诊断,这样能够精准用药,可提高防治效率、防止延误病程。 2.管理措施:最重要的是做好生物安全、管理和环境卫生工作。避免鸭疫里默氏杆菌带入本养殖场。 3.每天清理鸭舍,保持地面干燥、舍内适当通风、避免过度拥挤,减少应激因素等管理措施均有利于本病的控制。 4.合理的养殖用药程序,优质的保健预防用药,可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 还没加好友的朋友 养鸭助手只做实用文章 服务养鸭朋友 长按识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a.com/bxzcr/4857.html
- 上一篇文章: 最新放假通知来啦提醒新冠病毒繁殖时间
- 下一篇文章: 深圳2例死亡,个案详情披露,有同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