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

副主任医生、教授、60年代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曾任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国急救医学会会员、中国微量元素医学会会员、政协委员、医院肝病科主任、院长等职。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尤其擅长治疗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曾在国内、外发表多篇论文。

专家病案日记系列●姜兴国

安某,男,今年53岁。一年前,由于劳累后感到乏力、腹胀、胸部满闷憋胀、伴有尿黄等症状,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腹水,并伴有肝性脑病。医院治疗效果不明显。

之后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他四处求医,但是病情始终不能稳定,今年,他医院就诊。

B超检查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大。心电图检查结果未见异常。胸片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示:病毒复制小于,乙肝五项呈“小三阳”,转氨酶异常升高,红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西医诊断为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临床表现:面色暗黄、神志清楚、语声音低微、精神萎靡不振、极度乏力、疲劳感特别明显甚至影响日常轻微活动、纳差、腹胀。有一个突出的异常表现为每晚9—11点从剑突下至咽喉部憋胀满闷呼吸困难,令患者痛苦万分,并影响睡眠。饮食稍多则胃脘憋胀、胃脘喜温恶寒。左胁下触及肿大痞块,质韧无压痛。舌质稍红、舌体胖大、舌边齿痕、舌下络脉紫黑迂曲怒张、舌苔厚腻微黄。左脉寸关沉弦滑有力、右脉寸关中取弦滑沉取空虚。

中医诊断:积聚。

中医辩证:患者感受侮肝湿疫邪毒,损及肝络,导致肝气郁滞;肝病日久累及脾胃,导致脾气亏虚,脾失运化,化源亏乏,进而导致气血两亏,故精神萎靡、极度乏力;胃气失和,气逆不降,导致剑突下至咽喉部憋胀满闷呼吸困难、纳差及腹胀;脾虚生湿,湿滞化痰,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痰瘀互阻,阻治脾络,日久成积,故可见脾脏肿大。

中医学两大体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组织、器官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决定了机体的整体统一性。有别于西医的治疗方式,医院采用的中医治疗肝病从整体入手,通过四诊,鉴别寒热虚实,阴阳表里,急则先治其标,缓则先治其本,或采用标本兼治之法。肝病在临床辩证时必须分清主次与缓急,或以补其不足为主,而以消瘀去实为辅,反之以消瘀去实为主而以补其不足为辅,或以消补之法,分期分阶段治疗,这些都是肝病临床辩证时,立法处方之关键。

医院遵循养肝保肝要素,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根据肝硬化患者不同情况,从免疫治疗、患者饮食,中医护肝多维度综合制定治肝养肝保肝方案,帮助患者调节自身免疫力,以达到修复肝损伤,保护肝脏的目的。临床治疗经验证明,通过以上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中、晚期肝硬化发展,部分早期肝硬化可实现逆转。

温馨提醒:如您已经出现吐血,低热、腹胀或腹水持续不减,持续性肝区疼痛,肝脏发现肿块,说并发感染,如肺炎、胆道感染、大肠杆菌败血症和自发性腹膜炎等,请立即住院积极接受治疗,第一时间控制因肝硬化出现的并发症,之后接受综合治疗控制病情。另外,肝癌多是发生在病毒性肝炎以后,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尤其是肝炎后出现肝硬化的患者,所以肝硬化患者应定医院检查,每年不应少于3-4次。

您还可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a.com/bxzcr/4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