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

1、对于发热的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热:温度为37.3~38℃

B、中度热:温度为37.8~39℃

C、高热:温度为39.3~40℃

D、超高热:温度为40℃以上

E、低热:温度为36.7~38℃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A

低热:温度为37.3~38℃;中度热:温度为38.1~39℃;高热:温度为39.1~41℃;超高热:温度为41℃以上。

2、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所致的发热见于()

A、中暑

B、脑膜炎

C、大叶性肺炎

D、脱水

E、脑血栓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A

“B”、“C”两项,引起发热主要是病原体所致,属于感染性发热;“D”项脱水引起发属于内分泌、代谢障碍所致;“E”项血栓引起发热属于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所致;中暑可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热。

3、急性肾盂肾炎的热型常为()

A、稽留热

B、不规则热

C、间歇热

D、弛张热

E、波状热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C

疟疾和急性肾盂肾炎发热是间歇热最典型的疾病;稽留热体温常在39℃以上,昼夜体温变动范围较小,一般上午体温较下午低,但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可持续数天或数周,体温可渐退或骤退,临床上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肠伤寒等疾病的急性期。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是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1℃,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体温。常见于败血症、化脓性炎症、重症肺结核、川崎病、晚期肿瘤等。不规则热,指发热时体温波动的范围极不规则,持续时间也不一定,体温曲线毫无规律。体温常在38℃左右或波动于37~40℃之间。临床可见于多种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肺结核、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白血病等。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的典型热型。

4、体温在40℃以上,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

A、弛张热

B、间歇热

C、稽留热

D、波状热

E、回归热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C

稽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5、关于发热的处理错误的是()

A、关键是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B、如考虑为感染,应完善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标本采集后给予有效的抗生素

C、首选物理降温

D、物理降温效果欠佳可根据发热程度应用退热药物

E、对超高热或高热伴惊厥、谵妄者,不能用冬眠疗法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E

对超高热或高热伴惊厥、谵妄者,能用冬眠疗法。

挑灯夜读,只为一战

张老师

佟老师

刘老师

李老师

董老师

张老师

闫老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a.com/bxzcr/6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