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疾病概述

一、正常出血机制:

1.血管因素:血管收缩是人体最早对出血的生理反应。

2.血小板因素:出血时,血小板通过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参与止血过程。

3.凝血因素:血管内皮受损,启动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在磷脂的参与下,经过一系列酶解反应生成纤维蛋白血栓。

二、出血性疾病分类:

1.血管壁异常:

①先天性和遗传性: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族单纯性紫癜等。

②获得性:感染导致的败血症,过敏性紫癜,药物性紫癜等。

2.血小板异常:

①血小板数量异常:血小板生成减少(AA,白血病等),血小板破坏过多(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血小板分布异常(脾亢),血小板数量增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②血小板质量异常:先天性和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获得性(抗血小板药物,感染,尿毒症引起)。

3.凝血异常:

①先天性和遗传性:血友病A(缺乏FⅧ),血友病B(缺乏FⅨ),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

②获得性:肝病性凝血障碍,VitK缺乏等。

4.抗凝及纤溶异常:肝素使用过量,香豆素类中毒等。

5.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

①先天性和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

②获得性:DIC。

三、凝血过程:

1.凝血活酶生成:

①外源性凝血途径:血管损伤激活TF(FⅢ),TF与FⅦ结在钙离子(FⅣ)存在的前提下形成TF/FⅦ复合物,可激活FⅩ。

②内源性凝血途径:内皮胶原暴露,FⅩⅡ与胶原接触而激活,进而激活FⅩⅠ。在钙离子存在的基础上,FⅩⅠ激活FⅨ。活化的FⅨ,FⅧ,磷脂及钙离子形成复合物,激活FⅩ。

③上述两种途径激活FⅩ后,在钙离子存在的前提下,FⅩ,FⅤ与磷脂形成复合物,即凝血活酶。

2.凝血酶生成:无活性的凝血酶原(FⅡ)在凝血活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凝血酶。凝血酶除了参与凝血反应之外,还可反馈加速凝血酶原向凝血酶的转变,诱导血小板聚集,激活FⅩⅡ与FⅩⅢ。

3.纤维蛋白生成:在凝血酶作用下,纤维蛋白原依次裂解,经过FⅩⅢ的作用形成稳定的交联纤维蛋白。

四、出血性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1.血管性疾病:多见于女性,最常见的症状为皮肤紫癜。

2.血小板疾病:多见于女性,多见皮肤紫癜,内脏出血,眼底出血和月经过多。

3.凝血障碍性疾病:多见于男性,多见血肿,关节腔出血,内脏出血和手术或外伤后渗血不止。

五、辅助检查:

1.外源性凝血途径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

2.内源性凝血途径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3.纤维蛋白原指标:凝血酶时间(TT)。

六、治疗:

1.病因防治:防治基础疾病,避免接触和使用可加重病情的物质或药物。

2.补充血小板和相关凝血因子。

3.收缩血管的药物:卡巴克洛,垂体后叶素。

4.合成凝血相关成分所需药物:VitK。

5.抗纤溶药物:氨基己酸,氨甲苯酸。

6.促进止血因子释放的药物:去氨加压素。

7.局部止血药物:凝血酶,巴曲酶和吸收性明胶海绵。

8.促血小板生成的药物:TPO。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一、定义: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也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PLT过度破坏,生成受抑的获得性自身免疫疾病,特征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和外周血PLT降低。

二、临床表现:

1.ITP起病隐匿。

2.常见症状为反复地皮肤粘膜出血,如瘀点,紫癜等。

3.鼻出血,牙龈出血和月经过多也常见。

4.严重内脏出血少见。

5.乏力是另一常见的临床表现。

三、辅助检查:

1.血象:PLT计数减少,血小板平均体积偏大。

2.骨髓象:骨髓巨核细胞数目正常或增加,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产板型巨核细胞显著减少(<30%)。

3.凝血检查:凝血功能正常,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

4.免疫学检查:70%病人可出现抗血小板自身抗体阳性,多为IgG。

四、诊断:

1.至少2次检查PLT计数减少,血细胞形态无异常。

2.脾脏一般不增大。

3.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目正常或增加,成熟障碍。

4.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五、分型与分期:

1.新诊断的ITP:确诊后3个月以内的ITP患者。

2.持续性ITP:确诊后3-12个月PLT持续减少的ITP患者。

3.慢性ITP:PLT持续减少超过12个月的ITP病人。

4.重症ITP:PLT<10×10的9次方/L。

5.难治性ITP:满足以下条件的:脾切无效或复发;仍需要治疗以降低出血的危险;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确诊为ITP。

六、治疗:

1.一般治疗:PLT<20×10的9次方/L需严格卧床,避免外伤。

2.观察:PLT>30×10的9次方/L无需治疗。

3.一线治疗:糖皮质激素(首选治疗),静注丙球(适用于紧急治疗;不能耐受糖皮质激素;脾切前准备和妊娠患者)。

4.二线治疗:适用于一线治疗无效或需要大剂量糖皮质激素(>15mg/d)才能维持的病人。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免疫抑制剂(最常用的为长春新碱),脾切。

5.急症处理:PLT<10×10的9次方/L时需要紧急处理。包括血小板输注,静注丙球,大剂量甲泼尼龙,促血小板生成药物。

END

糖霜Frost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a.com/bxzcr/7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