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王朝》中,尽管严嵩父子以一门心思与裕王朱载坖作对、处处刁难,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在严家父子心中也十分清晰。

有人认为,嘉靖的关系使得严家父子无法投靠裕王,否则将是自寻死路,但这并不足以解释严嵩父子为何要下黑手、放冷箭。

在这个世界上,绝对的零和博弈是不存在的。裕王是唯一的储君,大明江山是他的,但他并没有阻止身边人亲近自己。

严家父子可以选择中立,既不过于亲近裕王,也不过分冷落他,以避免引起嘉靖的怀疑。如果严家父子选择与裕王作对,那么严党就会树倒猢狲散,压制清流也会变得毫无意义。

毕竟,大家跟着严家是为了升官发财,而不是急于投胎。如果严家让户部度支科拖着裕王府的预算银,那么度支科的官员也不会傻到去冒险。

毕竟,裕王是唯一皇子,以后他不登基,还有谁会登基呢?如果严家过分刁难裕王,他也会秋后算账,结果就是所有人都会遭殃。

因此,严家父子应该明智地选择中立,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

"严家父子似乎有些固执,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回头。那么,严党分子们呢?如果他们知道即将面临困难,还会乐观地接受挑战吗?

毕竟,没有人能够在知道结果的情况下还傻傻地走向失败。"新文案保留了原文案的核心思想,但使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词汇,使其更具表现力和说服力。

嘉靖皇帝朱厚熜虽然有8个儿子,但长大成人的只有三个。

其中,他最钟爱的是二儿子朱载壡,据说朱载壡的母亲王贵妃曾在怀孕期间梦见过“星冠羽服”的送子神仙,而朱载壡也确实有一种“仙气”,因此,崇尚道教的嘉靖在朱载壡三岁时就立他为太子,并指派内阁大学士夏言负责他的教育。

在嘉靖二十八年(年)三月十五日,14岁的太子朱载壡行冠礼,然而两天后,他突然患病,腹痛高热、心跳如鼓,太医院的医生们都束手无策。

太子朱载壡大呼:“儿去矣”,随后去世,追谥为庄敬太子。关于他的死因,有人说他是被严嵩阴害的,有人说他是被徐阶阴害的,但据症状分析,他其实是突发脓毒败血症,在没有抗生素的古代,无法治愈。

庄敬太子的早逝对嘉靖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之前五个儿子的夭折也让他深受打击。甚至有人认为,后来嘉靖的一些非正常行为,可能源于他因心理打击而产生的精神疾病。

嘉靖皇帝深信"二龙不相见",因此他至死都没有立下太子,也与他的两个儿子——裕王和景王保持距离。他的这种行为并非无情,而是出于对两个儿子的深深关怀和担忧。

他害怕他们像他的堂兄正德皇帝一样遭遇不幸,从而使得皇家血脉断绝。在他心中,两个儿子的安全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裕王朱载坖和景王朱载圳是他的两个儿子,他们出生于同一年,只相差一个月,他们的母亲是卢靖妃。尽管他们住在同一个府邸,穿着同样的衣服,但是景王年纪小,身边的人对他有所觊觎,这让嘉靖感到担忧,他开始对外界产生不同的看法。

这个景王当年可真是个人物,比三哥裕王更有名。他一直活跃在京城,没有立即去外地就藩,跟裕王一样。但在嘉靖四十年(年),他突然就藩去了九江府(今江西省九江市)。

然后,在四年后的嘉靖四十四年(年),他去世了。关键的节点是:他在就藩的时候,严党就快要垮台了;他去世的次年,嘉靖皇帝去世,裕王继位。

在电视剧《大明王朝》中,有一幕是裕王妃生下了朱翊钧,嘉靖皇帝给了他们大枣和栗子,但是历史并不是这样的。

因为嘉靖皇帝非常忌讳提及储君的事,一旦涉及一个字就会处死,所以朱翊钧出生后就没有人敢跟嘉靖皇帝说,也从来没见过他。

甚至直到裕王登基后,朱翊钧才有名字。裕王最终能够胜出,和朱翊钧并没有关系,完全是因为景王的支持方——严党不行了,景王只能在嘉靖四十年就藩,而朱翊钧其实是在嘉靖四十二年出生的。

在景王去世的时候,03景王也一直在为夺嫡而努力,这可能是无可避免的,毕竟就剩下两个儿子,还没立太子,为什么要不争一争呢?

那么,裕王有以清流集团为首的支持者,包括高拱、张居正、陈以勤等大牛。景王夺嫡,靠的是严党啊!

若无严党,景王何以与裕王抗衡?严嵩父子领导的严党绝非愚笨,他们与裕王的冲突,实则是为景王争取机会。但严党最终难以为继,景王失去重要盟友,只能赴藩国任职。

但这意味着他与皇位无缘,除非他能够效仿朱棣的手段。然而,景王却在不久后病逝,这使得《大明王朝》省略了他的角色,导致剧情的逻辑性有所欠缺。

但这并不影响该剧的优秀表现,事实上,《大明王朝》被誉为古代权谋剧之首,其地位难以超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a.com/bxzjs/12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