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阻止白癜风复发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34150.html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心源性休克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什么因素可以影响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呢?RESCUE研究告诉你。

心源性休克是由心输出量急剧下降导致周围组织灌注不足、缺氧而导致的一系列症候群,虽然近些年,随着医学的进步,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极高。

对于这一脆弱的患者群体,很难实施临床对照研究来寻找改善患者预后的治疗方式,因此寻找与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相关的预测因子意义非凡,以期能够提前介入,从而改善预后。

RESCUE研究是一个大样本量的回顾性研究,来探寻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预测因子,结果发表于《Circulation:HeartFailure》[1]。

研究纳入了名心源性休克患者,是目前样本量 的心源性休克研究,整体住院死亡率为33.6%。

研究结果显示,心源性休克的主要原因为缺血性心脏病(80.7%)、扩张性心肌病(6.1%)、心肌炎(3.2%)和非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2.5%)。例(86.7%)患者使用血管加压药,例(25.2%)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例(39.8%)患者使用体外肺膜氧合(ECMO)治疗。

研究者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对住院死亡率进行分析,寻找住院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表1:住院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年龄≥70岁、心源性休克出现时心脏骤停、vasoactive-inotrope评分(反映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80、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和机械呼吸机是住院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也就是说年龄大、心源性休克出现时心脏骤停、使用大量血管活性药物、严重器官衰竭的患者,住院死亡率大大提升。

其中使用大量血管活性药物及需要呼吸机的患者死亡风险 ,是普通患者的2.11和2.32倍。年龄大于70岁、心源性休克出现时心脏骤停、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死亡风险分别上升71%、51%、54%。

除了住院死亡率的分析,研究者还对患者进行了90天的随访。

图1:心源性休克患者90天全因死亡率的KM曲线分析

研究表明,心源性休克出现时心脏骤停(P0.)、使用大量血管活性药物(P0.)、身体质量指数(BMI)≥25kg/m2(P0.)、 浓度大于8mmol/L(P0.)的患者90天死亡率急剧上升,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使用大量血管活性药物患者的90天生存率下降最为严重。

从多元回归分析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大量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的患者住院死亡风险 。既往研究也表明使用大量血管活性药物,即vasoactive-inotrope评分升高,会显著提升多种疾病死亡率,如败血症[2],这与我们的结果相符。

结论:

●该心源性休克研究中,整体住院死亡率为33.6%,心源性休克的最主要原因为缺血性心脏病。

●年龄≥70岁、心源性休克出现时心脏骤停、使用大量血管活性药物(vasoactive-inotrope评分>80)、严重器官衰竭(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和机械呼吸机治疗)是住院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使用大量血管活性药物的风险 。

●心源性休克出现时心脏骤停、使用大量血管活性药物、BMI≥25kg/m2、 浓度大于8mmol/L可以显著提升心源性休克90天全因死亡率。

心源性休克死亡率极高,及早识别高危患者对于临床医生来讲至关重要,对于高龄、多器官衰竭、需要使用大量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一定要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a.com/bxzzz/10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