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丙涛儿童健康科普知识讲座
日常工作中总是见到家长因为孩子感冒发烧,自行或者被动的给孩子使用诸如“头孢菌素”“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等的抗生素。当我询问这部分家长为啥要用的时候,家长们的回答无外乎“俺娃儿发烧,有炎症呀,炎症大呀”或者是“人家给我开的”,无论是我们自己想当然的使用和人家给你开的,都要讲个证据,最简单的也是查一下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初步证实或排除一下是否真的需要,毕竟娃儿可是我们自己亲生的,我们有必要为他们的未来负责,盲目的使用抗生素,在我看来是一种变相的透支孩子健康的错误行为。 无可否认,抗生素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善了感染性疾病的预后。只要早期开始治疗,许多曾被认为是致命的感染性疾病都能得到治愈。抗生素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但是,随着抗生素被大规模无节制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随即出现,甚至是出现了超强耐药的“超级细菌”,抗生素的应用受到了威胁。因此,人类需要审慎地使用抗生素。当我们决定使用抗生素时,还需要权衡抗生素的疗效以及疗效以外的更多问题。抗生素合理应用是指在明确的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生素并采用适当的剂量与疗程,以达到杀灭致病微生物和(或)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又要防止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也许,你会说这些什么“超级细菌”这些滥用抗生素离你很遥远,那么我想告诉你——你错了。这是一项国外的循证医学研究所以,若果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位父母都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肃性和严峻性,都能再给自己孩子或者自己亲属使用抗生素的时候,问个为什么?必须吗?证据呢?我想抗生素的滥用不规范使用的现象将会得到一定的遏制。 儿童具有独特的解剖生理特点,他们是一个生长发育的个体,全身的各组织器官和各种生理功能都处于不断发育变化、成熟的过程,因此儿童抗菌药物的使用与成人有很大的区别,并非单一的抗菌药物减量就完全适用于儿童,相当一部分成人用药不适用于儿童,甚至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导致严重的后遗症及药品不良反应。 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基层的很多家长虽然文化程度不低,有些甚至是高级知识分子,但是也不清楚什么是抗生素,哪些是抗生素(当然,你可以说这不是你的专业,但是健康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有些东西你有必要了解一二)。我今天在此在此科普一下:实际工作中,儿童常用抗菌药主要分四大类:①贝塔內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等)、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克肟等)、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等)②大环内酯类,包括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③抗真菌药,包括氟康唑、两性霉素B等;④糖肽类,如万古霉素等。 那么,儿童使用抗生素到底需要遵循怎样一个基本原则呢?为此我也查阅了相关书籍如下: (1)诊断的明确性:医院就诊,由儿科医生根据相关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用抗菌药物。(除非有证据支持使用,否则不要轻易使用抗生素;除非有相关证据支持,否则不建议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严格掌握适应证:预防用药没有科学依据,常常无效,而且可能出现不必要的不良反应。凡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一种抗菌药物能奏效时,就不要同时用种,“多用药多保险”的想法是错误的。当一种抗菌药物连续使用3天以上无效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换另一种敏感的抗菌药或采取联合用药。(3)药物使用的种类、剂量及给药途径要遵从医嘱。认为儿童用药即为成人剂量减半的概念是错误的。对儿童来说,还应考虑儿童机体代谢状态。(4)除非病情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长期使用抗菌药物。(5)警惕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应注意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毒性反应及二重感染。 (6)用药的途径:应尽量能口服就不静脉应用,一般儿童尤其是婴幼儿不推荐肌内注射。婴幼儿臀大肌过于菲薄,肌内注射容易引起臀大肌挛缩、周围神经损伤感染等问题。(这些意外情况确实存在,我们都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 另外,还要提醒家长,对于严重细菌感染,如败血症、肺炎、脓毒症等,必须遵医嘱足量、足疗程使用抗菌药物,有的家长过分担心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讳疾忌医,因噎废食,拒绝抗菌治疗是非常错误的,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使用抗生素前必须要验血吗? 首先感谢马化腾,让我们都能充分享受 科学用药,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孩子每一次的生病做起! 合理用药,人人有责 赞赏 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a.com/bxzzz/1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