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生儿中心重症监护病房,育婴床摆放着的各种运转的仪器,“嘀、嘀、嘀”的仪器声持续而有节奏地响着,一条条细小的管路,连接着病床上那些幼小而脆弱的生命体。他们或因早产生命体征微弱,或器官发育畸形,或不明原因的感染……新生儿的病情瞬息万变,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生死竞速。一群有情怀的白衣天使,凭借着高超技艺与紧密的团队合作,倾力守护着“生命岛”里的小可爱,给了他们生的希望。医院新生儿内科病房主任杨子馨正观察患儿情况。抢救几乎每天发生,时间紧迫感尤为突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一个让所有家长都揪着心的地方。8月3日下午1时许,或许是正值“饭点”,当病房大门被打开的那一刻,“哇哇”的婴儿啼哭声此起彼伏。这里是医护人员口中的“吵蛤蟆坑”,只要“到点”,啼哭声便会响起。其实,能够大声啼哭的婴儿,意味着他们有能力表达“饿了”“尿了”等欲望,是状态好转的体现。反而是精神萎靡不振、嗜睡的“松软儿”,最牵挂医护人员的心。“新生儿不会表达,很弱小,通常每一点风吹草动,留给医生的观察和治疗时间都会很短,所以需要在特殊的监护病房接受监护,要配备大量的仪器设备,更要有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密切观察,判断病情,在短时间内稳定病情。”医院新生儿中心主任黑明燕介绍,儿科被称为“哑科”,新生儿科则是“哑科”中的“哑科”,患儿不会说话,全靠医生查体、护士的护理和观察。而新生儿重症监护是介于急救和新生儿内科的交叉学科,虽然疑难杂症相对其他科室较少,但新生儿生存能力低,出问题后病情变化迅速,使得医生缺乏有效治疗时间,因此,时间紧迫感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尤为突出。每天早晨不到7点,就有医生来到了病房,与夜班医生交接,了解每一个患儿的情况,细致到喝奶量、大便情况等,以及查体、开医嘱、治疗等常规工作。“这个过程非常耗时,到下班时间往往还看不完。”医院新生儿中心内科主治医师王晓娇说,白班医生正常交班时间是下午4点半,但离开病房时,经常是晚上8点以后,有时甚至整宿都不回家。“我们就像是‘蜂鸟’,必须时刻扇动着翅膀,没有落脚的时候。在病房里,一天走上两万步很正常,尤其是二线医生,非常辛苦。”医院新生儿内科病房主任杨子馨表示,每天,医生的常规工作一环接一环,能预见的工作要抓紧完成,这样能为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重症抢救腾出更多时间,否则容易手忙脚乱。在这里,新生儿的抢救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越是危重症的新生儿,病情变化可能就越快,越难有计划。”杨子馨表示,病房的患儿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急诊。从知道有患儿要转院过来时,医生们就开始牵挂上了。这些患儿往往历经长途跋涉来到北京,长时间转运,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医生们都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将转运患儿收治入病房,只有在真正接手治疗的那一刻,他们的心里才有了点底。新生儿的病情不仅转变非常快,还表现不典型,容易被忽略。黑明燕以最具代表性的新生儿败血症举例,与成人败血症往往表现为高烧不同,新生儿败血症的表现各种各样,有的患儿不哭不爱动,有的表现为体温不上升,有的是莫名其妙不喘气、低氧状态、心跳呼吸指数快速降低,还有的则表现为明显腹胀。因疾病表现没有特异性,从发现端倪到发展成危重病情往往很快,一旦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发展成不可以逆转的状态,因此新生儿败血症的死亡率非常高。护士在新生儿治疗中起到一半的作用。危重症新生儿救治,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重症监护病床共有80张床位,被送进这里的,都是在出生28天内发现有先天发育异常、感染等较严重疾病的新生儿,有的还没来得及取名就被送进病房,只有“某某儿子/女儿”的代号被贴在床头的标签栏上。“新生儿的治疗非常特殊,不以疾病而是以年龄划分。”黑明燕介绍,出生后28日龄内的足月儿以及矫正年龄28日龄内的早产儿都属于新生儿,任何原因导致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状态不平稳,就要送入重症监护室,如早产低体重儿;不明原因感染、器官畸形等。“危重症新生儿的救治,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团队配合,每一次的抢救都会牵涉到非常多人力。有时气管插管,鲜血直往外喷涌,如果是刚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的医生,肯定会慌。”杨子馨说,在遇到个人能力解决不了的情况时,一定不要做孤胆英雄,要寻求上级医生指导,有时也需要头脑风暴,有针对性地检查和处置。今年以来,杨子馨已经参与过太多次新生儿抢救。“新生儿监护仪器从日常监护到发出警报,会有约20秒的延迟,这已经算特别敏感的仪器了。当我们的医生听到报警从值班室赶到床旁,孩子的状况可能就会变得非常差,需要立即大抢救,各种插管,所有人哗啦一下围上来抢救。”黑明燕说,病情变化越迅猛,死亡的概率往往越高,一个小时内,孩子可能就没了。一旦某个人能力不行,或出现重大纰漏,整个团队的努力可能就会前功尽弃。黑明燕介绍,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共有42名医生,基本还有10余名进修医生和10余名轮转研究生住院培训医生等。医生对患儿的管理分为四层。第一层是管床医生,负责开医嘱、写病史等;第二层是院总,为高年资医生;第三层是病房的主治医师和主任医师;第四层是更高年资的主任医师以及身为中心主任的黑明燕。护士团队则有88名,重症监护病房的床护比例要求至少为1:1或1:1.5,即不低于一个床位一名护士的配比;医护比则为1:2,即一名医生配两名护士。在黑明燕看来,护士在整个新生儿治疗中起到了一半的作用。“我们是医生的眼睛。黑明燕强调,一定要有危重症识别的意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a.com/xebxz/12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