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文摘要:

为比较分析在网床水面圈养与网床全旱养2种不同养殖模式下蛋鸭肠道中大肠埃希菌的毒力基因状况和耐药特征,分别在温州地区选择3家网床水面圈养和3家网床全旱养的蛋鸭场,每个蛋鸭场各选取10只蛋鸭,用棉拭子在直肠中采集微生物,用于大肠埃希菌分离,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和开展耐药表型分析,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扩增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Ⅰ型整合酶基因。结果表明:蛋鸭中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为%;网床全旱养蛋鸭肠道大肠埃希菌的毒力基因eae、ipaH、invE、aggR和pic检出率高于网床水面圈养蛋鸭。对于耐药表型,网床全旱养蛋鸭肠道大肠埃希菌耐药数≥3的菌株比例为23.33%,而网床水面圈养中耐药数≥3的菌株比例为10.00%。同样地,耐药基因和Ⅰ型整合酶基因的检出率也为网床全旱养高于网床水面圈养。10株Ⅰ型整合子阳性大肠埃希菌中4株携带基因盒插入片段,其中:1株来源于网床水面圈养蛋鸭,其大肠埃希菌Ⅰ型整合子基因盒插入的为dfrA12-aadA2;3株来源于网床全旱养蛋鸭,均为dfrA1-aadA1。网床全旱养蛋鸭肠道大肠埃希菌的毒力基因携带率和耐药性表型均高于网床水面圈养蛋鸭,说明养殖模式变化对水禽肠道微生物耐药性可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蛋鸭;大肠埃希菌;耐药表型;耐药基因;毒力基因;Ⅰ型整合子

作者及单位:

赵燕1,金俊杰1,任敏敏2,侯凤香1,刘素贞1,薛成俊3,肖英平2

1.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动物科学研究所,浙江温州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杭州321

3.苍南县畜牧兽医局,浙江苍南

通信作者简介:

肖英平,男,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

DOI:

10./j.issn.8-..03.

本文引用格式:

赵燕,金俊杰,任敏敏,侯凤香,刘素贞,薛成俊,肖英平.2种养殖模式下蛋鸭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和耐药特征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46(2):-.

YanZHAO,JunjieJIN,MinminREN,FengxiangHOU,SuzhenLIU,ChengjunXUE,YingpingXIAO.VirulencegenesanddrugresistancecharacteristicsofEscherichiacoliinlayingduckunderthetwodifferentbreedingmodes.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AgricultureandLifeSciences),,46(2):-.

本文精要导读:

我国传统的水禽养殖模式主要是大水面放养或者是水面圈养,这不仅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也使水禽产业自身的发展受到水资源承载力的约束,同时也给食品安全管控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近年来我国的水禽养殖逐渐转变成了以旱养为主的养殖模式。目前,蛋鸭饲养以蛋鸭舍内地面加水域圈养、网床饲养和笼养等多种养殖模式并存,饲养水平参差不齐,疫病发生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coli)是革兰氏阴性菌,属于肠杆菌科埃希菌属,是在人和动物肠道中大量分布的一种细菌。鸭大肠埃希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主要发病特征为心包炎、肝周炎和急性败血症等。由于大肠埃希菌种类繁多,交叉保护性差,血清型较复杂,给免疫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药物防治是目前控制该病的主要手段。但随着药物大量和不合理的使用,加快了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产生,不仅影响抗菌药物在兽医临床上的疗效,而且其耐药基因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的健康安全造成威胁。

目前,对于水禽中大肠埃希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从病料中分离获得大肠埃希菌,开展其致病性和耐药性研究,而对于从不同养殖模式下健康鸭群体中获得大肠埃希菌,分析其耐药情况的研究甚少。基于此,本文分析比较了在水养与旱养条件下蛋鸭肠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征,探讨了其耐药基因多态性和遗传多样性,以期为耐药菌株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部分图表:

小结:

本研究结果显示,网床全旱养蛋鸭肠道大肠埃希菌的毒力基因携带率、耐药性表型及耐药基因携带率均高于网床水面圈养蛋鸭,表明不同养殖模式的用药情况差异会对蛋鸭肠道微生物耐药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全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a.com/xebxz/6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