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经典乌头汤证
什么地方的医院治疗白癜风是最好的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54915.html 乌头汤证 [原文]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乌头汤方: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甘草三两(炙)川乌五枚(?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 上五味,?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名家辑要] 尤在泾注:此治寒湿历节之正法也。寒湿之邪,非麻黄、乌头不能去,而病在筋节,又非如皮毛之邪,可一汗而散者。故以黄芪之补,白芍之收,甘草之缓,牵制二物,俾得深入而去留邪。(《注金匮要略心典》) 赵以德注:此汤既治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于方下又复言治脚气疼痛,必仲景书历节条下又方而无药石,见脚气中方名同而有药,集书者遂两出之,且二病皆因寒湿伤于筋,麻黄开玄府,通奏理,散寒邪,解气痹;芍药以理血痹;甘草通经脉而和药;黄芪益卫气,气壮则邪退;乌头善走,入肝筋逐风寒;蜜煎以缓其性,使之留连筋骨,以利其屈伸,且蜜之润,又可益血养筋,并治乌头燥热之毒也。(《金匮玉函经二注》) [医家临症思维] 应用本方治疗疾病初起,尚未入里,风寒湿邪较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儿风湿性舞蹈病、坐骨神经炎、椎管狭窄、腰腿痛等属上述证者。风邪偏盛者加防风;下肢痛者加独活;上肢痛者加姜黄;肿著者加薏苡仁或防己;病久体虚者加当归、党参;治疗坐骨神经痛加白术、威灵仙、桑寄生等;治疗小儿风湿舞蹈症加鸡血藤、地龙、当归等,均取得明显的效果。(衣蕾著.名中医吉海旺教授学术思想荟萃[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36) 沈杰枫总结了名中医周福贻运用乌头汤的经验。《金匮要略》乌头汤功用温经祛寒,除湿止痛,临床用于寒湿痹阻经脉或关节诸症常有良效。周福贻在原方基础上加入威灵仙祛风,鸡血藤活血,取名加味乌头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类型寒湿证而设。对于疼痛较剧且痛有定处、拒按偏瘀者上方可加活血药如制乳香、制大黄等,取“通则不痛”;甚者可加槟榔破气,取“气行则血亦行”之义,诸药合用,寒除络通,气血畅行,痹痛自止。沈杰枫随周福贻临证,以本方加减治疗寒湿痹痛诸症近百例,疗效满意。(高日阳主编.读经典学名方系列风湿病名方[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61) 蔡元龙等介绍了乌头汤治疗肩凝症的临床体会。蔡氏在临床中,经常遇到一些以剧烈的肩部疼痛为主诉的患者,部分患者疼痛向上臂放射式牵掣肩胛区疼痛,其中一少部分或有颈椎或肩关节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大部分患者骨质无异常,服用解热止痛药无效,转中医治疗,常选用乌头汤收效。(高日阳主编.读经典学名方系列—风湿病名方[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61) [临床运用] 运用本方辨证要点为寒湿之邪痹阻关节,致气血运行阻滞而关节疼痛剧烈,屈伸活动不利。用本方痛重者加制草乌、干姜;肿著者加薏苡仁或防己;病久体虚者加黄芪;病在上肢者,加桑枝、秦艽;病在下肢者,加桑寄生、牛膝;寒甚痛剧者,加草乌、桂枝;病久夹有瘀血者,加乳香、没药、全蝎、蜈蚣、乌梢蛇;兼气血两亏者,加人参、当归;寒阻痰凝,兼有麻木者,加半夏、桂枝、南星、防风;病久肝肾阴虚者,关节畸形,加当归、牛膝、枸杞子、熟地等;加白术、威灵仙、桂枝、桑寄生等治疗坐骨神经痛;加鸡血藤、地龙、当归等治疗小儿风湿舞蹈症;加桂枝、豹皮樟等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儿风湿性舞蹈病、坐骨神经炎、椎管狭窄、腰腿痛等属上述证机者。用本方治疗变应性败血症,加减治疗阴缩、眩晕、体质性低血压、腓肠肌痉挛、偏头痛、阳虚外感、牙痛、肠梗阻均有一定的疗效。 乌头有毒,服后可能有不良反应,临证运用须适当。煎药时间宜长,或与蜂蜜同煎,以减其毒性。如服乌头汤后,唇舌肢体麻木,甚至昏眩吐泻,此时应加注意。若脉搏、呼吸、神志等方面无大的变化,则为“瞑眩”反应,是有效之征。如服后见到呼吸、心跳加快,脉搏有间歇现象,甚至神志昏迷的,则为中毒反应,急当抢救。 [典型病案] 病案一 张某,男,59岁。患膝关节炎已3年,曾做CT等检查,诊断为慢性膝关节炎,近因病症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膝关节肿胀困痛,下蹲困难,上下楼梯或受凉加重,休息后好转,口不渴,舌红边略紫,苔薄白,脉沉细弱。辨为气虚寒湿痹证。方用乌头汤加味治疗,药物组成:麻黄10g,白芍10g,黄芪10g,炙甘草10g,生川乌10g,生地黄15g,知母12g,乳香10g,没药10g,白术15g,地龙12g。6剂,1日1剂,第1次煎50min,第2次煎煮30min,水煎2次,合并,分3次服。二诊:疼痛减轻。效不更方,续服前方10剂。三诊:疼痛消失,按前方汤剂变散剂巩固治疗,每次6g,每日3次,治疗3个月。随访1年,未再复发。 按:根据膝关节肿胀困痛、口不渴、受凉加重辨为寒湿,休息后好转辨为气虚,舌红边略紫辨为寒夹瘀热。权衡病变证机,以寒湿气虚为主,夹有瘀热为次。方中生川乌逐寒除湿,通利关节,温达经气,温通血脉;黄芪益气固表,补益营卫;麻黄宣发营卫,通理气机,驱散风寒,通利关节;白芍补血养血,缓急止痛;炙甘草益气补中,加生地黄、知母清退郁热兼防温药伤津,白术健脾燥湿制水,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地龙通络利水。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功。 病案二 白某,男,39岁,工人。5年前因腰背疼痛,经检查而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几经住院及门诊治疗,并多次服用中西药,且未能有效控制疼痛,近2年来因胸背腰疼痛而影响正常行走,故前来诊治。刻诊:颈、背、胸、腰、胯疼痛沉重,恶风寒,口淡不欲饮水,大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略黄,脉沉。辨为寒湿阳虚夹热证,其治当温阳益气,逐寒止痛,给予乌头汤与桂枝附子汤合方加味,药物组成:麻黄10g,黄芪10g,生川乌6g,生草乌6g,桂枝12g,附子15g,生姜10g,石膏15g,生天南星12g,白芍24g,地龙12g,大枣12枚,炙甘草10g。12剂,第1次煎50min,第2次煎煮30min,每日1剂,分3次温服。二诊:疼痛略有减轻,效不更方,继服12剂。三诊:疼痛又较前有好转,又按前方继服12剂。之后,又按前方治疗50余剂,疼痛解除。复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2次,以巩固治疗3个月。随访1年,疼痛未再复发。 按:中医根据病变部位在骨节,恶风寒,口淡不欲饮水,大便溏辨为阳虚,以颈、背、胸、腰、胯疼痛沉重变为有湿邪沉着,舌质淡红,苔薄略黄此为热象。用乌头汤与桂枝附子汤合方加味以温阳散寒,益气补血,通络止痛。(晁利芹.王付教授运用乌头汤加减治疗痹证心得[J].中医学报,,29(1):38-39) 文章来源:肖碧跃主编.《金匮要略与临证医案》.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经典协会 图文编辑|唐心如 责任编辑|杨美玲 指导老师 肖碧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a.com/xebxz/8443.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例险些误诊的新生儿感染,学习如何破解疾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