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来自新华网

截止11月14日,北京无新增鼠疫病例,未接到密切接触者出现发热等相关异常情况的报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鼠疫潜伏期推测:密切接触者续发感染的可能性极低。相关介绍称,11月5日患者离开急诊室时的末次接触到11月12日已过7天,迄今未有发病者,续发可能性几乎为零。

鼠疫,最近几年已慢慢淡出人们视线。在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鼠疫属于甲类传染病(另一种甲类传染病为霍乱)。

鼠疫发病急、病程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快

未及时治疗的情况下

病死率可达50%-80%

鼠疫是致死性极高的恶性传染病

被列为中国甲类传染病之首

又被称为“一号病”

我国甲类传染病仅两种

“二号病”为霍乱

这种曾让人闻风丧胆的疾病

它为什么这么恐怖?

到底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鼠类、旱獭和其他啮齿动物,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可分为腺鼠疫、肺鼠疫、败血型鼠疫、眼鼠疫、脑膜炎鼠疫和肠鼠疫等类型。人间主要通过带菌的鼠蚤为媒介,经人的皮肤传入可引起腺鼠疫;经呼吸道传入会发生肺鼠疫,均可发展成败血症。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属于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

鼠疫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1

动物和人间鼠疫的传播

主要以鼠蚤为媒介,构成“啮齿动物-鼠蚤-人”的传播方式。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2

经皮肤传播

少数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痰液、脓液或病兽的皮、血、肉经破损皮肤或黏膜被感染。

3

呼吸道飞沫传播

肺鼠疫患者痰中的鼠疫耶尔森菌可通过飞沫传播,造成人间的大流行。人与人之间的鼠疫主要是通过肺鼠疫患者的呼吸道飞沫进行传播。

人对鼠疫普遍易感,但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比如猎杀或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及参与防疫的工作人员,感染鼠疫的可能性则高于一般人群。

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预防接种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

减少被感染的风险。

感染鼠疫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潜伏期:腺鼠疫2-5天;原发性肺鼠疫数小时至3天。曾经接受预防接种者,潜伏期可达到9-12天。

腺鼠疫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明显的高热、畏寒、伴恶心呕吐、头痛及四肢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出血点等,伴有全身淋巴结肿大。

肺鼠疫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起病急,头痛胸痛、畏寒高热、呼吸急促、咳嗽、咳血性泡沫痰等。

败血症鼠疫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寒战、神志不清、昏迷,进而发生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广泛皮肤出血和坏死等。

主要表现为发病急剧,寒战、高热、体温骤升至39-41℃。剧烈头痛,有时出现中枢性呕吐、呼吸急促、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如果突然出现发烧、寒战、恶心和呕吐、淋巴结肿痛、呼吸短促、咳嗽和/或血痰等症状,医院就诊。医务人员会结合症状,通过血样、痰液(从肺内咳出的液体)或炎性淋巴腺脓液的实验室检验结果来确诊。

鼠疫防控“三报三不”制度是什么?

鼠疫防控的“三报三不”制度,是一项控制鼠疫发生及早期发现疫情的有效措施。

三报

1

报告病死的老鼠、旱獭

2

报告疑似鼠疫病人

3

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突然死亡病人

三不

1

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

2

不剥食疫源动物

3

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

什么样的动物属于疫源动物?

疫源动物主要指病(死)的鼠类、旱獭、兔子、狐狸等野生动物,所以提醒大家一定要不接触、不剥皮、不煮食上述动物。

高发人群如何预防鼠疫?

日常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减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或者尽量减少暴露于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1、避免到疫区活动,不要在草地上露宿和接触啮齿类动物,如鼠类、旱獭等。2、避免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与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触时,尽量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触距离,并带口罩,勤洗手;3、采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驱虫制剂,常用驱蚊剂一般都可以驱赶跳蚤;4、还可以进行预防接种。目前我国使用的是鼠疫减毒活疫苗。

如果与患有鼠疫的病人有密切接触,医院预防用药。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a.com/yebxz/4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