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5774257.html

点上方听生命悦读·第七期??

一段文字,诠释一种生命的定义;

一种声音,承载一个独特的灵魂;

一次聆听,传递一种温暖的能量。

《生命时报》与你相约“生命悦读”栏目,邀请嘉宾用声音给文字带上温度,轻叩你的心门。愿你听见其中生命的力量,以及蕴含在其中的智慧。

本期,医院儿科副主任晁爽做客“生命悦读”,与你分享她在工作中的感悟《即便看淡生死,也要安慰心灵》。

医院儿科副主任晁爽

即便看淡生死,也要安慰心灵

文丨晁爽

在北医读大二的时候,久病的妈妈突然离开了我。当我和父亲赶到北医三院的时候,她体温尚在,人却已远逝。悲恸自不必言,该承受的东西,总是沉重。

我的父亲面向一位进修的大夫,深深地鞠躬,流着泪说:“谢谢您!谢谢您昨天说的话。”

就在前一天,查房时,她对我妈妈说:“你真有福气哟,老伴对你这么好,我见过多少得你这种病的,都离婚了,你看你老伴一直这么疼你、照顾你,真太有福气了!”

父亲说:“大夫,您说完这些话,我爱人就笑了。她病得那么重,灯尽油枯,很久没有笑过了。就因为您这句话,她笑了。今天她走了,给我留下的最后印象,是她昨天的笑容。”

泪眼朦胧之间,我望着北医的操场,默默地发誓:如果,有一天,我可以成为医生,即便看淡生死,也要安慰人的心灵。

后来,我真的如愿做了医生,如愿做了儿科医生。我迎接过许多初生的婴儿,也送走过不少家中的独子。

我曾深深感动于经历过生死之痛的妈妈送给新生儿的亲吻,也难以忘记失独的父母在亡子耳旁的哭泣。我看见过千难万险也要一起承担的父母,也遇到过孩子重病却还反目的夫妻。

当住院总医师的那年,我抢救过一个白血病继发败血症、严重感染中毒性休克的9岁男孩,在经过整整一天的医学与死神的搏斗之后,孩子的各项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精神状况也明显好转。

男孩和妈妈都对我笑了,孩子拉着我的手,说:“谢谢阿姨!你快回家休息吧!”

他的手很暖,我摸了摸他的头,有些不舍地微笑着离开了。我回家睡了几个小时,不料,孩子的病情在凌晨急转直下,医院时,已是天人永隔。

男孩妈妈看见我时,一把抱住了我。那一刻,我潸然泪下!我知道自己尽力了,但是这一场仗,我还是打输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安慰这位悲痛的母亲,但是我知道,我可以陪她一起走。

这位孤单的母亲,从外地来北京,孩子走得太突然,都没来及通知家人。我就一直陪着她,陪着她把孩子送到太平间,陪着她跟孩子一起说话。

她抬起手,轻轻撕下孩子嘴唇上皲裂的皮,温柔地说:“每次我要给你撕,你都不同意,这一次,你就让我撕了吧!”我听到了她心碎的声音,而我的心,也跟她一起碎了……

那一个上午,孩子的妈妈跟我说了很多话。我当然不能替她承受痛苦,但至少可以帮她分担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忧伤,在最痛苦和无助的时候,让她有个肩膀可以靠一靠,直到她的家人和朋友赶来,有人能扶着她继续走下去。

有同事问我:“你还陪家属去太平间?”是的,我陪过——有时候,只是送一送;有时候,陪伴一会儿;有时候,会陪家属办理手续,或者让他们靠一靠。

为此,我一定需要加班开医嘱、写病历,但是我不能不做,因为我明白死亡的冰冷和突然面对死亡时的不知所措。我不能让他们在痛失爱子或爱女之后,还要面对更多的痛苦甚至是伤害。

于丹曾经说过:“人在岁月流光中走过来,心会变得越来越柔软,心会变得越来越坚强。我们因为柔软悲天悯人,我们因为坚强穿越苦难。”是的,我的年龄不长,阅历尚浅,但是从医的这十几年,我正是在柔软和坚强中穿梭前行。

End

音频录制:罗榕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a.com/bxz/10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