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基于DRGs的病案首页质量分析
能否用偏方何首烏或枸杞治療白癜風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baidianfengqiujiu/4362.html疾病诊断相关组(DiagnosisRelatedGroups,简称DRGs)综合考虑了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复杂性,同时考虑医疗需要和医疗资源的消耗程度,是一种使病例能够较好地保持临床同质和资源同质的组合工具[1]。病案首页的数据质量,特别是主要诊断的书写质量是DRGs数据精准的基础。年,根据国家卫计委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关于“开展年病案首页质量检查的通知”,内蒙古自治区病案质医院病案首页质量进行了专项检查,发现病历数据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持续改进病案首页质量。资料与方法 国家病案医院上报的HQMS数据进行DRGs分组后抽取的疑似问题的病历,共计份。其中,高风险死亡病历10份,手术后7日内死亡病历10份,未入组病历50份,替代病历份。 全区范围内抽取副主任医师以上临床医师、5年以上ICD编码员各4人,组成专家组,检查前依据国家病案质控中心的要求,对专家组按照“疾病分类编码督导检查要点”“病案首页督导检查方案”进行培训,现场单盲随机分配病历,主要检查对DRGs分组影响大且信息系统无法质控的核心项目[2],包括主要诊断、其它诊断、主要手术及操作、其它手术及操作、入院病情、重症监护时间、有创呼吸及使用时间、离院方式等11个项目。采用系统追踪法核查住院病案首页上报数据与病历记录内容的一致性[2],临床医师对照病历检查诊断、手术、有创操作、入院病情等,编码员除入院病情之外均检查。检查结果填写在“年病案首页数据专项督导检查表”,并签字确认。 结果分析数据上传病案首页数据上传正确率仅有37%,错误率达63%。这说明医疗机构首页数据导出及信息上传的完整性出现问题,首页数据上传错误的原因依次为信息系统上传错误占39%,医生主要诊断选择错误、编码员编码错误等导致主要诊断上传错误分别占19.3%、5.7%。针对39%主要诊断上传为“NA”的份病案首页信息进行追踪检查,访谈信息工作人员,找出信息系统上传错误的主要原因为上传接口不达标。如实际首页主要诊断编码为正确编码,在上传时主要诊断变成了“NA”两个英文字母;信息上传的数据、病案室编目后的首页数据及医师填写首页数据不一致,上传后反馈信息没有具体负责人,存在问题没有落实。医院上传信息质量监管缺失。 主要诊断主要诊断是病种质量管理、临床路径管理的数据基础,也是应用DRGs对医院进行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主要诊断选择正确率是评估诊疗措施适宜性的重要指标[3]。主要诊断选择正确率为74%,主要诊断选择错误率达26%,故不能真实反映医师的临床能力及诊治水平。填写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医师对主要诊断选择原则掌握不充分,诊断的书写不规范,病案首页的诊断和病历的记录不一致等。 1.主要诊断选择不正确如病历记录是“重症心肌炎”,病案首页的主要诊断选择为“心源性休克”,即把疾病的临终状态作为主要诊断,导致主要诊断选择错误。 2.主要诊断书写不规范有病原学的支持没有给出病原学的诊断,如:医生主要诊断诊选择“败血症”,病历记录却是细菌培养“大肠埃希杆菌引起的败血症”;“高血压”没有分级、分层;糖尿病不分型。 3.病案首页出院诊断与病历的记录不一致如病案首页主要诊断选择的是“2型糖尿病”,病历记录是“1型糖尿病”。 其他诊断其他诊断(包括并发症和合并症)体现患者疾病的危重及复杂程度,是保障诊断相关分组(DRGs)客观准确的重要数据[3],其他诊断填写完整正确率为71%,错误率达29%。主要错误为遗漏诊断,如手术病历,病程记录中提示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但在病案首页未填写,导致病案首页数据不能够客观反映医师的临床能力及诊治水平。 主要手术及操作主要手术及操作选择正确率为87%,错误率达23%,医院技术水平。填写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临床医生对主要手术选择原则掌握不充分,手术名称书写不规范,首页的手术及操作与病历的记录不一致等。 1.主要手术及操作选择错误如病案首页主要手术填写为“清创探查修复术”,阅读手术记录发现主要手术应为“尺动脉吻合术”;主要手术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术”,实际主要手术应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2.手术名称填写不规范如未指明解剖部位,手术记录“桡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首页填写为“切开复位固定术”;“关节灌注治疗术”,首页填写为“灌注治疗术”。 3.主要诊断与主要手术不一致如首页主要手术填写“腹腔镜胆囊结切除术”,主要诊断却是“胆囊囊肿”。 4.手术及操作在病历中没有追溯到、手术及操作遗漏首页手术操作栏有“负压引流术”,但在手术记录里未见描述。 其他手术及操作其他手术及操作填写正确率为58%,错误率为42%,造成正确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病案首页遗漏的手术操作比较多。如:刀砍伤的患者遗漏了下颌骨骨折、急性失血性贫血、多指完全离断等诊断。死亡病例患者抢救的操作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病案首页未填写。 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94%,其他诊断编码正确率96%,主要手术操作编码正确率94%,其它手术操作编码正确率99%,诊断、手术操作编码正确率是反映病案编码质量的重要指标。疾病、手术操作编码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编码员对主要诊断、手术编码规则掌握不够,对医生书写的临床诊断理解有误,在编码过程中没有通读病历,遇到问题未与临床沟通,导致应该合并的编码没有合并、漏编码、错误编码。 1.编码员应该合并的编码没有合并如医生的主要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其他诊断依次为肝硬化伴有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衰竭等,应合并编码为:k74.+I98.3*,但编码员直接编码为上消化道出血:k92.。 2.编码员编码错误如妊娠贫血应为“O99.00”编码,但编码员却给出了“D64.90”的编码;主要手术操作“尺神经前移术”应为:04.6x00x,编码员编码为:04.49骶神经松解术;主要诊断“手指的浅肌腱损伤”应为:S66.,编码员编码为:S60.手挫伤。 3.手术操作编码员编码错误、遗漏其它手术操作编码如首页主要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主要手术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术”,实际主要手术应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编码员对“置入支架的个数”,“几根血管操作”及“球囊扩张”等手术及操作没有给出编码,这类手术编码是编码员编码时普遍存在的问题;神经外科介入手术编码员未编码。 其他问题病历的病案首页无重症监护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颅脑损伤病历医生未填写入院前、后昏迷时间,部分病例对入院病情为“4”即入院病情为“无”的情况选择不正确,将入院新发现的情况直接选择为“4”,没有诊断病情具体分析是否为新发生的疾病。 措施建立上报系统流程医院应建立院内HQMS(医院医疗质量监测)系统数据上报制度及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对HQMS反馈的信息及时整改;信息部门应认真分析上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杜绝因信息系统上传导致的错误;多部门协作确保准确上报数据。 加强医师培训加强对临床医生国际疾病分类、手术及操作知识的培训,对“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等知识的培训,要求临床医生按照诊断名称的构成要素,“病因、部位、临床表现、病理诊断”等规范书写疾病诊断,按照手术及操作的的构成要素“部位、术式、入路、疾病的性质”规范书写手术及操作,掌握疾病主要诊断、主要手术的选择原则,完整准确地填写疾病诊断、手术操作,提高DRGs入组率及准确性。 开展编码员培训编码员要定期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熟练掌握编码原则,及时更新知识。病案质控人员、编码员、病案首页信息录入人员,应重点审查病例中的相关内容,如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手术记录、会诊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病理报告、重大检查报告,特殊不能确定问题及时与临床科室沟通,以保证诊断和手术操作的完整性、准确性及合理[4]。 增加数据病案首页要增加对DRGs分组重要的数据,如重症监护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医生应认真填写颅脑损伤病人的入院前、后昏迷时间。 加快信息化建设医院应加快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平台的支持作用,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自动集成,比如手术、操作、血型等内容,可通过信息系统自动获取,提高首页标准化程度[5]依托信息系统,对病案首页设置逻辑性校验及提示性标示[6],提高病案首页数据质量。 专项质控利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对病案首页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专项质控,持续提高病案首页质量。 统一字典库按照国家卫计委的要求,医院的字典库版本,建立全区统一的病案首页管理信息平台,通过病案首页信息管理平台,医院的病案首页质量进行初步分析,精准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及时反馈。 通过以上措施规范病案首页填写及编码行为,推动病历数据规范化、同质化管理,持续改进病案首页质量,为全区开展DRGs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志伟.DRGs的原理与方法及在我国的应用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0,29(8):37-39. [2]王怡,马云波,樊美娜,等.试行DRGs后住院病案首页督导检查方法[J].中国病案,,18(9):12-15. [3]国家卫计委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6版). [4]马云波.DRGs中的疾病诊断[J].中国病案,2,13(9):28-29. [5]马云波.DRGs中的疾病诊断[J].中国病案,2,13(9):28-29. [6]刘才华,夏拥军,邱杰.病案首页填写对DRGs数据质量的影响[J].中国病案,3,14(12):56-58. 作者来源:医院张丽敏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a.com/bxzzz/4663.html
- 上一篇文章: AHA科学年会盛大开幕肩负神圣
- 下一篇文章: 新冠被治愈后有人居然收到了84万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