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禽报禽大肠杆菌病概述
白癜风 https://m-mip.39.net/man/mipso_8733672.html 1 病原 大肠埃希菌,俗称大肠杆菌(Escherchiacoli),是一种带鞭毛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图1),多数是人类和其它动物肠道后段的常在菌。初生的动物,当其首次接触外界环境时,即有大肠杆菌从口腔进入消化道并在消化道的后段大量繁殖,以后即终生存在,并从粪便散播至周围环境。大肠杆菌根据致病特性可分为肠内致病性、肠外致病性、共生型大肠杆菌,其中,肠内致病性、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通过多种途径感染动物及人,致使动物及人发病,表现不同的临床症状。禽大肠杆菌是禽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病原,有肠道内致病和肠道外致病两种,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细菌性病原。 2 流行病学 禽大肠杆菌病一年四季均可传播流行,常发生于每年的潮湿寒冷季节,对雏鸡造成的致死率 ,随着鸡日龄的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本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交配等途径水平传播,也可通过种蛋污染进行垂直传播。临床上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致死率与大肠杆菌的血清型、是否出现并发病和继发病有密切联系。研究表明单独感染时发病率通常为11%-69%,致死率为40.2%-90.3%。 3 致病机理 条件性致病大肠杆菌多为家禽体内的常在菌,当家禽的抵抗力降低的时候,如出现应激(过热、过冷、惊吓等)、饲养密度相对较大、营养不良以及一些疾病(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巴氏杆菌病等)发生的时候,家禽皮肤和黏膜屏障功能降低,条件性致病大肠杆菌可大量繁殖,引起发病。强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进入机体,其首先定植和侵袭呼吸道上皮细胞,并可通过保护素抵抗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作用,随后穿过呼吸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向全身扩散、增殖,导致各内脏器官受损。 4 主要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卵*性腹膜炎、雏鸡脐炎、输卵管炎、气囊炎、肠炎、全眼球炎、大肠杆菌性肉芽肿及腹泻等多种症状。但因其常继发于其他感染或应激,所以临床症状会受到共感染病原体的影响。例如,如果鸡同时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或鸡*支原体,呼吸道症状可能更明显;如果火鸡同时感染鸡*支原体以及禽肺炎病*,眶下鼻窦通常会肿胀。 剖检典型症状是病禽胆囊和肝脏呈肿大状,小肠黏膜和盲肠扁桃体均有出血症状,多个器官可见白色 性内膜,表现为 性心包炎、 性肝周炎、 性腹膜炎和 性气囊炎等。 5 防控难原因 5.1血清型复杂 大肠杆菌血清型繁多,已知的有上百种血清型,最常见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也不低于三四十种,而且不同地区存在的大肠杆菌血清型也不相同。 5.2致病范围广 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每个角落,对家禽的一生均可构成威胁。饲养场、鸡舍、土壤、空气、水源以及动物体内都存在不同数量的大肠杆菌。环境不卫生、消*不严、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天气突然变化、突然变更饲料,各种应激反应都会造成大肠杆菌大量繁殖,引起发病。 5.3易产生耐药性 临床中普遍存在小剂量、长期用药和滥用药现象,且大肠杆菌本身极易产生耐药性,所以极易诱发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大肠杆菌的耐药基因可传代、转移、传播,从而出现了高度和多重耐药现象。 6 小结 家禽养殖中大肠杆菌病的出现导致家禽养殖产业发展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通过从种禽开始,加强种禽和种蛋的卫生消*措施,同时保障养殖中良好的饲养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避免大肠杆菌病的出现,促进家禽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a.com/bxzzz/8883.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鸡的大肠杆菌怎么治肉鸡大肠杆菌怎么引
- 下一篇文章: 每天学西药头孢他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