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方面ldquo10大rdquo
白癜风有治好的吗 http://m.39.net/pf/a_7157873.html 当下养猪实践中猪病日趋复杂,多属于混感,诊治难度大,危害也越来越大,特别是非瘟造成的危害让养猪人苦不堪言,数十年养猪积蓄,毁于一旦。现在就当下养猪方面的十个误区,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希望能给大家今后养猪带来帮助。 一、耳朵发蓝≠猪蓝耳病; 大家都应该知道猪蓝耳病又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它是由蓝耳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主要表现发热、厌食,多数猪耳朵、腹部、后臀部皮肤出现蓝紫;怀孕后期母猪发生流产,或产出死胎、木乃伊胎;产房乳仔猪死亡率高达20%;育肥段中大猪发生呼吸道,咳喘症状。 也就是说它一个方面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另一方面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生产实践中仅有部分发病猪耳朵发紫(蓝);再则引起猪的耳朵等边缘部位“发蓝”的因素很多,如败血症、呼吸困难、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等均可见到。 二、病原分离≠疾病确诊; 以附红细胞体病为例,年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诊断的依据大多是因为发病猪浑身发红,血液涂片镜检看到了“附红细胞体”,用治疗附红细胞体的“特效”药物处理有效,等等。事实上,体温升高的患病猪皮肤发红是常识性问题;另外,据权威人士调查结果显示在没有发生过附红细胞体病的多种动物(包括人)体内也可检出附红细胞体;即便从病猪体内检出了附红细胞体并不能说明该猪患的就是附红细胞体病,最多只能算作疑似病例。随着ELISA、PCR、RT-nPCR等先进实验室诊断手段的应用,为疾病诊断和防治提供了更全面可靠的参考依据,但根据病原分离、抗体检测等实验室诊断结果便断章取意的做法是非常欠妥的,它极有可能让我们在疾病诊断和防治过程中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从而延误对整个猪群的健康状况的诊断和处理,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三、疫苗接种≠不再发病; 典型的就是疫苗都接种了为什么还发病?抗体水平很高为什么也发病? 首先要明确: 1、只有健康的动物才能做疫苗; 2、做苗前3-5天,用全能多维(抗应激)+45%黄芪粗提物(提升抗体滴数),保障免疫效果。 出现上面问题主要从; (1)疫苗质量问题(灭活不彻底或被强毒污染,储运方法不当,使用方法不当); (2)动物健康状况(如免疫抑制、免疫耐受、抗体水平整齐度不够、遗传因素等等); (3)免疫时间太迟; (4)环境中病原数量过多,超过机体的承受能力; (5)病原血清型太多,(如口蹄疫),所接种的商品疫苗跟养殖场的血清型不是一种,而不同血清型之间的交叉保护率比较低; (6)病原致病基因发生变异,毒力增强; (7)病原靶位受体改变,与相应抗体的亲和力不高。 总之,疫苗接种产生抗体的成功率一般在80-85%,而不是%。 四、加量用药≠效果更好; (1)因为当下市面兽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老百姓用得不放心,加大剂量使用药物似乎成了惯例; (2)是因为长期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致使耐药菌株增加,按推荐剂量使用药物有时收效甚微; (3)当前我国猪病复杂,多属于混感,大家过分依赖抗菌药物。据统计17-18年的高致病性蓝耳病有相当比例(60-80%)的病猪是被药物毒死的,剖检可见其心包积液、心肌出血,肝脏坏死,肾脏出血/淤血、坏死、肾盂有结晶。 随着农业部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工作的推进,特别是今年-年GSP升级改造,兽药的品质,越来越规范,质量有保障了。如何科学合理使用药物已经成为事关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头等大事,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予以高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a.com/bxzjs/10351.html
- 上一篇文章: 健康知识老人因隔夜菜患脑干脑炎,警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