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独自在病房对抗白血病
本文内容,征得主人公同意,首发于“向日葵儿童”,转载需授权。 “6年了,几次拿起笔,永远只是开头。”我问小雪妈妈,同为写故事的人,她为何不自己来讲述这段不同寻常。“可能也是不太敢碰,怕它还露着狰狞。“以为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却发现往事依旧搁在那儿,擦去灰尘,一帧也不曾模糊。 那天,小雪穿上妈妈早早就置办好的崭新的大红衣裳,如过新年一般,拉着妈妈的手,医院的西门进入,来到血液中心进行最后一天的化疗。 给病房的小朋友们发完礼物后,爸爸接上她和妈妈径直走出东门,汇入二环路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妈妈嘱咐小雪:“不要回头看哦!” “这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完成结疗,进入维持阶段’的一个仪式。”小雪妈妈说,“无论怎样,就是想跟这段经历做一个分割,但愿别再回来了。” 30多万的“白细胞”吞噬了一切 年元旦,妈妈从工作中抽身出来,打算陪3岁的小雪好好地过个假期。一大早,小雪望着平日里喜欢的米粥,没有胃口,勉强喝了几口,她开始想吐。妈妈见她脸色难看,精神低落,赶紧披上大衣,医院。 医生问诊后,照例先开具了血常规检验。以前经历过指血检查,小雪知道那就像被蚊子叮一下,她配合地伸出无名指,扎了一下,果然,只有一点点儿疼。 报告单还没等到,妈妈接到主治医生通知:需要再抽一次指血。她没多想,以为是第一次挤得太少,不太够用。小雪换了根手指,伸进窗口,又疼了一下。 很快,医生出现了,打印报告的时间还没到呢!她跟妈妈说:“情况不太好,医院吧。”情况不太好?什么叫不太好?打印报告时,她有些恍惚,手禁不住开始哆嗦。 报告单出来的刹那儿,她无法理解:怎么那么多项目都标记着“-”?唯独第一项——白细胞,赫然跳到了+,要知道小雪平常有点头疼脑热的时候,这个指标也就是稍稍超过10而已。她呆住了,听到的,只有自己的心跳,砰、砰、砰……一直在加速。 跟那些已经无法计量的被吞噬的血常规指标一样,忽然间,妈妈也被一股巨大的黑暗猛地吞噬掉了,无力反抗,“白血病”在她脑海里一闪而过。 她下意识地赶忙给去参加聚会的爸爸拨电话,“嘟“音结束后,她再也无法抑制,边哭边说:”我们得赶医院。” 3岁的小雪也有点吓到了,“妈妈,怎么了?“她这才想起来她不是一个人,还有一个小小的人倚靠在她身旁,她赶紧收了收眼泪,蹲下身,抚了抚一早刚给她编好的小辫子,”没事儿,没事儿的。” 爸爸半途赶忙折返回来,他俩抱着小雪,一路奔波,到了离家30医院。 小雪在幼儿园大班时的画画作品 急诊室感染肺炎 确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因为是元旦假期,小雪只能在急诊室候着,医院里依旧挤满了大大小小的人,疲惫又焦灼。漫长的等待后,终于轮到他们把血常规检验单递给医生,妈妈当初的一闪念,被医生一字一句、明明白白地交代给他们——“疑似白血病,先住下输液吧。” 图片来源:网络 急诊室里的那段日子格外漫长,除了陪着小雪,有很多“为什么?”想不通;有很多”怎么办?”没有答案。 小雪还没来得及看上血液科的医生,因为抵抗力太弱,在急诊输液期间,她感染了肺炎,假期里接下来的那两天,她一边输液,一边雾化,治疗肺部感染。 好不容易挨到1月4号,一大早,小雪爸爸跑到血液科,他其实有点儿无措,迫切地想找个医生问问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幸运的是,那医院家委会的值班人员,他们太能理解他的焦急,帮他加上了一个血一门诊的号(这本是老病友复诊的途径)。 小雪顺利入院,她开始接受一系列检查,进行疾病的确诊和基因分型。不过几日光景,她复检出来的“白细胞”指数从+飙升到+,综合B超和骨穿结论,她被确诊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定为”中危”。 知识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点击蓝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a.com/xebxz/9730.html
- 上一篇文章: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治疗该如何选择
- 下一篇文章: 问答期母猪上产房后出现发烧,产